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2014-12-01
标本馆简介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为中国西南山地区域内最为重要的国际性植物标本馆,是我国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植物标本的战略保藏中心,也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主要支撑机构。迄今馆藏各类植物标本150余万份,其中包括 120万份种子植物标本,5万份蕨类植物标本,9万号苔藓标本,10 万号真菌标本以及6万号地衣标本,涵盖各类模式标本 1.3 万余份。
标本馆内景
昆植标本馆目前的馆藏量位居全国第二,其所涵盖的维管植物、苔藓、真菌、地衣等各个类群的标本储量在全国标本馆中亦名列前茅。这些标本采自世界各地,其中尤以横断山地区的植物标本最为丰富。时至今日,历经几代植物学家的耕耘,昆植标本馆在国内外植物分类学研究,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均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植物学领域最重要的支撑平台之一。
历史概况
标本馆的建立:昆植标本馆是由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等于1938年创建的国内较早的植物标本室之一。
历任馆长:其首任主任是时任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业务副所长的汪发缵先生;其后,历任馆长分别为郑万钧先生、冯国楣先生、尹文清先生、李锡文先生、方瑞征先生、陈书坤先生、孙航研究员、周浙昆研究员、彭华研究员。
科学研究
标本馆建馆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各级科研及攻关项目,在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项,以下仅列出部分重要获奖项目。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征镒院士获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8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
2009,中国植物志。
国家发明一等奖:
1982,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8,中国植被。
1993,中国唇形科植物的分类、地理分布与进化。
2003,中国西南地区高等真菌重要类群的分类与化学成分研究。
2008,中国苔藓植物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云南重要经济树种外生菌根
1995,西南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0,中国茄科植物研究。
1990,中国油脂植物。
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
2010,云南植物志的编研。
植物区系地理三部曲: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
推陈出新
近年来,随着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的高速发展,相关学科也在向着数据富集化、学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昆植标本馆也努力在标本数字化、标本馆信息化、数据科学、公民科学、科学普等方面做出了一些引领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
1、 建立了昆植标本馆官方网站(http://www.kun.ac.cn),该站点是首个荣获“中科院优秀科普网站”的植物标本馆网站。
2、 拟定并实施了行业内首个植物标本数字影像标准(《腊叶标本数字影像要求与拍摄指南》,http://www.kun.ac.cn/article/show/id/220),使得昆植标本馆的数字标本的影像品质在国内首屈一指。
3、 自主实现了国内首个第三代数字植物标本馆系统(http://db.kun.ac.cn),极大的提高了标本馆的标本数字化效率和标本管理水平。
昆植标本馆数字标本平台
4、 自主实现了国内首个实用化、公众化的野外工作数字辅助系统(Biotracks 平台,http://www.biotracks.cn),该平台目前已经获得了众多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用户。
Biotracks APP(可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 “biotrakcs”下载)
biotracks 网页版(biotracks.cn)
5、 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从野外至室内各类工作的全程信息化;并以公民科学为核心,建立了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在信息系统的辅助,重塑了标本馆的工作流,使得昆植标本馆的数据处理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跃。
Kingdonia 的各个组成部分
前景展望
昆植标本馆已经初步完成了全面信息化的任务,未来将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工作的水平,并将着重探索和开发相应的人工智能产品,以完成从信息化标本馆向智能化标本馆的转变。同时,我们认为未来标本馆的职能和性质必将逐步向社会服务转变,因此为了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政府决策、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提供更好的支持,公民科学服务将是我们长期探索和坚持的发展道路。
除此之外,发挥自身地理区位优势,坚持面向东南亚,以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潜在的支持则是未来昆植标本馆的主要发展方向。
联系我们
现任馆长为杨祝良研究员
杨祝良(1963.6~),2003年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6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际著名杂志《Fungal Diversity》主编。
联系方式
负责人:刘恩德
电 话:0871-65223299
邮 箱:liuende@mail.kib.ac.cn
微 信:昆植标本馆
微 博:中科院昆植标本馆
地 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蓝黑路132号
杰出贡献者
胡先骕(1894-1968) ,中国近代植物学研究奠基人之一。
秦仁昌(1898 -1986),中国研究蕨类植物的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发缵(1899-1985),植物分类学家,中国单子叶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郑万钧(1904.6.24~1983.7.25)江苏徐州人,著名林学家、树木分类学家、林业教育学家,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
唐耀(1905-2011),中国木材学的开拓者,著名的木材学家。
俞德浚(1908-1986) 蔷薇科专家和植物园艺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蔡希陶(1911-1981),著名植物学家,历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王启无(1913-1987),著名植物学家。
吴征镒(1916-2013),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冯国楣(1917-2007),著名植物学家、园艺学家、昆明植物研究所创建者之一、昆明植物园第一任主任。
陈介(1928-201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植物学家。
李锡文(193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植物学家。
臧穆(1930-201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真菌系统学家。
黎兴江(193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苔藓分类学家。
武素功(1935-2013),中国科学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蕨类植物学家。
周浙昆(195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古植物学研究。
彭华(1959-),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区系研究。
孙航(196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高山植物多样性研究。
王立松(196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衣分类学研究。
税玉明(1966-),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热带植物分类学、地理学和生态学工作。
(杰出贡献者按出生日期排序)
关键字:
文章评论:已有0条点评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2014-12-01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15-10-14
陈亚萍2015-04-15
西秋铂2016-04-11
马文章2016-10-14
御东风2015-12-31
吕春朝,梁萌萌2015-11-03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2014-12-01
回复: